时间: 2025-04-30 12:4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4:59
“夺眶而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眼泪突然从眼眶中涌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情感激动到极点,以至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泪水不由自主地流出来。
在文学作品中,“夺眶而出”常用于描述人物在极度悲伤、感动或震惊时的情感反应。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某人在听到或看到某些感人或令人震惊的事情后,情绪失控,泪水涌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情感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情绪爆发的生理表现。
同义词:泪如雨下、泪流满面
反义词:无动于衷、心如止水
“夺眶而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情感表达的细腻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情感爆发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往往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眼泪作为一种情感的流露,常常被视为内心真实感受的体现。因此,“夺眶而出”这个成语在文学和社会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同情和共鸣。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极度悲伤或感动时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场景,这种情感的爆发往往是人性中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观看一部关于战争的纪录片,看到无辜平民遭受苦难的画面,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这种情感的爆发让我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心中的悲伤夺眶而出,
如泉水般涌流,
在寂静的夜空中回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一个人泪流满面的画面,背景可能是模糊的,突出人物的情感表达。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如小提琴的哀婉旋律,增强情感的渲染。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ears welling up”或“tears streaming down one's fa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情感爆发和泪水涌出的意思。
“夺眶而出”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情感的爆发,也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和理解复杂的情感状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汉语的丰富性和细腻性。
两粒大泪珠终于夺眶而出,掉在他的手上。
拿手背擦擦~的眼泪,接着他就疯子一样冲向李扯火去。
1.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2.
【眶】
眼眶。
【引证】
柳宗元《吊屈原文》-涣余涕之盈眶。
【组词】
热泪盈眶;夺眶而出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