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4:47
“佞笑”一词的字面意思是虚伪的、不真诚的笑容。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似友好或愉快,但实际上却别有用心或不怀好意的笑容。
在文学作品中,“佞笑”常被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虚伪的人物,以突出其表里不一的特点。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或描述某些人的行为时,人们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来表达对某人笑容的不信任或反感。
“佞”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谄媚、奉承”的意思,而“笑”则是指笑容。两者结合形成的“佞笑”一词,强调了笑容的不真诚和虚伪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真诚和诚信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因此,“佞笑”这样的词汇往往带有贬义,反映了人们对虚伪行为的反感。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业和政治领域,虚伪的笑容可能被视为一种策略或手段,但仍然受到很多人的鄙视。
提到“佞笑”,我往往会联想到那些表面友好但内心阴险的人。这种笑容让人感到不安和警惕,因为它掩盖了真实的情感和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佞笑”这样的词汇,因为它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然而,在描述某些人的行为时,这个词确实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我对他们行为的不满和警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佞笑”:
他的佞笑如夜幕下的阴影,
掩盖了白日里的光明。
每一声假笑,都是心灵的伪装,
让人在信任的边缘徘徊。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频繁地露出笑容,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不真诚。这种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佞笑”,并产生一种不安和警惕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ake smile”或“insincere smile”,它们传达的意思与“佞笑”相似,都强调了笑容的不真诚性。
“佞笑”这个词在描述虚伪的笑容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笑容的不真诚性,还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1.
【佞】
(会意。从女,信省。本义:用花言巧语谄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佞,巧谄高材也。 、 《广雅》-佞,巧也。 、 《韩诗外传》-佞,谄也。 、 《国语·晋语》-佞之见佞,果丧其田。 、 《史记·周本纪》-为人佞巧。 、 《盐铁论·刺议》-以邪导人谓之佞。 、 《论语·公冶长》-焉用佞。 、 《书·吕刑》-非佞折狱,惟良折狱。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佞誉诬谀之徒。
【组词】
佞王、 佞巧、 佞感、 佞道、 佞兑、 佞禄、 佞色、 佞恶、 佞口、 佞舌、 佞言、 佞给、 佞慧
巧言谄媚的人。
【引证】
《英烈传》-全望陛下亲贤远佞,以调天和,以安黎庶。
【组词】
奸佞
2.
【笑】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笑,喜也。 、 《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 、 《易·萃》-一握为笑。 、 《诗·卫风·氓》-载笑载言。 、 、 《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 、 《论语·宪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列子·汤问》-笑而止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笑而不顾。
【组词】
笑唏唏、 笑咍咍、 笑浪、 笑面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