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2:4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2:42:04
词汇“形际”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形”通常指形状、形式,“际”则指边缘、交界或接触的地方。因此,“形际”可以理解为形状之间的交界或接触的地方。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对其字面意义的推测。
“形际”可以解释为形状或形式之间的边界或交界处。它可能用于描述物体或概念之间的过渡区域。
由于“形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抽象概念之间的过渡,如情感的转变或思想的交汇。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设计学,它可能用来描述不同结构或设计元素之间的过渡区域。
由于“形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形”和“际”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形际”可能被用来描述社会结构、文化交流或地理边界的概念。
“形际”可能给人一种模糊、不确定的感觉,因为它描述的是形状之间的过渡区域,这种模糊性可能引发人们对未知或变化的联想。
由于“形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多地使用“边界”或“交界”等词汇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形际”来描述情感的微妙变化:
在爱的形际,
我们触摸到彼此的灵魂,
在那模糊的边界,
找到了永恒的共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不同形状的物体之间的过渡区域,如山脉与平原的交界处。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旋律之间的过渡,如两个不同乐章之间的衔接部分。
由于“形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形际”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字面意义可以理解为形状之间的交界或接触的地方。尽管它在日常语言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或专业语境中,它可以用来描述抽象或具体的过渡区域。在学习语言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
1.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
2.
【际】
(形声。从阜(fù),祭声。本义:两墙相合之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两墙相合之缝也。-际,壁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