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7:11
词汇“曲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曲踊”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曲踊”字面意思是指弯曲跳跃。其中,“曲”表示弯曲,“踊”表示跳跃。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舞蹈或某种动作的形态,尤其是在描述舞蹈动作时,可能指一种既有弯曲又有跳跃的复杂动作。
由于“曲踊”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古代舞蹈的优雅和复杂性。
“曲踊”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曲”和“踊”都是古代常用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舞蹈”、“跳跃”等更为通俗的词汇。
在古代**,舞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而“曲踊”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舞蹈动作的细致描述和欣赏。这种词汇的使用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精致和审美追求。
提到“曲踊”,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优雅舞蹈,给人一种古典、优雅的感觉。这种词汇的使用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向往。
由于“曲踊”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较少。可能在一些古典文学研究或历史讲座中会提及。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曲踊”来描绘舞者的动作:
宫灯摇曳夜未央,
舞袖轻扬曲踊长。
玉阶生辉映月影,
一曲霓裳梦回唐。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古代宫廷中舞者以“曲踊”之姿跳舞的场景,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优雅和听觉上的和谐。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曲踊”的词汇,但类似的舞蹈动作在世界各地的舞蹈中都有体现,如芭蕾舞中的跳跃和旋转。
“曲踊”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细致性。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地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踊】
(形声。从足,勇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行为。本义:往上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踊,跳也。 、 《广雅》-踊,上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曲踊三百。 、 《左传·哀公八年》-三踊于幕庭。 、 《公羊传·成公二年》-踊于柸而窥客。 、 《礼记·丧服四制》-跛者不踊。
【组词】
踊骇、 踊跳、 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