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2:20
词汇“曲赦”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的法律和政治语境中。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曲赦”进行深入分析:
“曲赦”字面意思是指对特定地区或特定人群的赦免,这种赦免通常是出于政治考虑,如安抚民心、庆祝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等。与普遍赦免(大赦)不同,曲赦通常有特定的范围和条件。
“曲赦”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曲”意为局部、特定,“赦”意为赦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研究古代法律和政治时仍是一个重要概念。
在**古代,曲赦是君主展示仁政和权威的一种方式,也是处理社会矛盾和稳定政权的手段之一。
提到“曲赦”,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皇权、法律的灵活性以及政治的复杂性。这个词带有一定的历史沉重感和政治色彩。
由于“曲赦”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历史词汇,日常生活中较少直接应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法律问题时,可能会涉及到这个概念。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巧妙地使用“曲赦”来描绘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结合古代宫廷的视觉元素,如龙袍、玉玺,以及古代乐器的声音,可以更好地构建“曲赦”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局部赦免概念也存在,如欧洲历史上的个别赦免令,但其具体实施和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曲赦”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它反映了古代法律和政治的某些特点。了解这个词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赦】
(形声。从攴(pū),赤声。本义:宽免罪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赦与捨音义同。非专谓赦罪也。后捨行而赦废。赦专为赦罪矣。”-赦,置也。 、 《周礼·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 、 《公羊传·昭公十八年》-赦止者免止之罪辞也。 、 《书·伪允征》-先时者杀无赦。 、 《易·象卦》。疏:“谓放免。”-君子以赦过宥罪。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