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3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31:52
护军使:在古代**,护军使是一种军事职务,通常指负责保护军队或某一地区安全的官员。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保护军队的使者”,强调其职责是维护军队的安全和秩序。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护军使常被描绘为忠诚勇敢的将领,如《三国演义》中的赵云。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可能在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或书籍中出现。 专业领域:在军事历史研究中,护军使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探讨古代军事组织和指挥体系。
同义词:守备官、卫戍司令 反义词:叛军首领、敌军将领
词源:护军使一词源于古代的军事制度,最早见于汉代,后在三国、隋唐等时期广泛使用。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护军使的职责和地位有所变化,但其核心职责——保护军队安全——始终未变。
在古代**,护军使是军队中的重要职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军事安全和秩序的重视。这个职位通常由经验丰富、忠诚可靠的将领担任,体现了古代军事领导的选择标准。
护军使一词给人以忠诚、勇敢和责任感的联想。在文学和历史中,护军使常被塑造成英雄形象,激发人们的敬仰和向往。
在阅读历史书籍时,我曾遇到关于护军使的描述,这让我对古代军事制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我可以使用“护军使”这个词来描绘一位忠诚的将领:
长夜漫漫,战鼓声声,
护军使赵云,单骑救主。
忠诚如铁,勇气如虹,
守护军旗,不畏风霜。
视觉:想象一位身披铠甲的将领,手持长枪,守护着军队的安全。 听觉:战鼓和号角声中,护军使的命令声响彻战场。
在西方历史中,类似的职务可能是“军队的卫队长”或“军队的指挥官”,虽然职责相似,但文化和历史背景有所不同。
护军使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的军事制度,也承载了忠诚、勇敢和责任感等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护】
(形声。从言,蒦(huó)声。本义:保卫;保护)。
同本义。
【引证】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吏护还之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吾欲护汝。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从我杀贼护家室。 、
【组词】
护队、 护藏、 护梁、 护镜
2.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
3.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