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6:32
介质(Medium)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在两个或多个物体、实体或系统之间传递或转移能量、信息或物质的中间物或载体。在物理学中,介质可以是空气、水、玻璃等,它们在声波、光波的传播中起到传递作用。在信息科学和艺术领域,介质可以指用于表达、记录或传播信息的工具或材料,如画布、纸张、数字媒体等。
介质一词源自拉丁语“medium”,意为“中间的”。在英语中,“medium”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艺术、科学和通信。在中文中,“介质”一词的使用也逐渐从科学领域扩展到日常生活和艺术表达中。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介质的概念不断扩展。例如,数字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新介质,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方式。在艺术领域,不同的介质(如油画、雕塑、数字艺术)反映了艺术家对表达方式的选择和创新。
介质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传递和连接的概念,因此在情感上可能与沟通、交流和桥梁等正面联想相关。在个人表达中,选择合适的介质可以增强信息的传递效果和情感的表达深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选择介质的情况,比如在写作时选择纸张还是电子设备,或者在烹饪时选择不同的烹饪介质(如烤箱、蒸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文字是心灵的介质,穿越时空的桥梁。”
介质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水面、透明的玻璃或宁静的空气,这些视觉形象与介质的传递特性相呼应。在听觉上,介质可能让人想到回声、音乐的传播或电话中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介质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作为传递或连接的中间物——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medium”同样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介质作为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有重要应用,也在日常生活和艺术表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理解介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表达介质。
1.
【介】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着铠甲形。中间是人,两边的四点象联在一起的铠甲片。本义:铠甲。一种用来防身的武器)。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清人》-驷介旁旁。 、 《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 、 《淮南子·脩务》-其虫介。 、 《史记·老庄甲韩列传》-急则用介胄之士。
【组词】
介士、 介卒、 介胄、 介人、 介马
2.
【质】
(形声。从贝,斦(zhì)声。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质,以物相赘也。 、 《战国策·赵策》-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后汉书·班超传》-遂纳子为质。 、 清·方苞《狱中杂记》-犹质其首。
【组词】
质库、 质作、 质鬻、 质录、 质卖、 质债、 质当、 质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