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3:55
朝冠:字面意思是指在朝见时所戴的官帽,通常是指古代官员在正式场合佩戴的礼帽。朝冠的形制和装饰根据官员的品级和职务有所不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朝冠一词源自古代**的官制,随着朝代的更迭,朝冠的形制和材质也有所变化。从汉代的简单样式到明清时期的复杂装饰,朝冠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和政治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朝冠不仅是官员的服饰,也是礼仪和秩序的象征。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
朝冠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严仪式和官员的威严。它可能唤起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参观故宫时,我曾亲眼见到展出的朝冠,那精美的工艺和历史沉淀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朝冠可以用来象征权威和传统:
金光闪烁的朝冠,
承载着千年的荣耀与梦想。
每一颗宝石,
都是历史的见证,
每一道金线,
都织入了民族的灵魂。
朝冠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金色的光泽、复杂的装饰和庄重的氛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钟声或官员行进的脚步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帽或礼帽也有存在,如欧洲的皇冠和权杖,它们在形式和象征意义上与**的朝冠有相似之处,但也反映了各自文化的独特性。
朝冠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官制和礼仪,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朝】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朝,旦也。 、 《尔雅·释诂》-朝,早也。 、 《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 、 《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周人祭日以朝及誾。 、 《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 《水经注·江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乐府诗集·长歌行》-朝露待日晞。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朝雨浥轻尘。 、 唐·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弦:弹琴。)
【组词】
朝雉徒歌、 朝趁暮食、 朝上;朝夕乌、 朝夕相处、 朝日、 朝旦;朝不及夕、 朝升暮合、 朝成暮遍、 朝成暮毁、 朝夷暮跖、 朝欢暮乐、 朝市
2.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