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18:3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18:38:59
状语是语法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句子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其他状语的成分,用以说明动作或状态的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目的、条件、结果、比较、让步等。状语通常由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分词短语或从句担任。
状语一词源自拉丁语“adverbium”,意为“在旁边的话”,后来演变为现代英语中的“adverb”(副词),并在汉语中形成了专门的语法术语“状语”。
在汉语文化中,状语的使用体现了汉语注重意合和语境的特点,强调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状语常常给人以细腻、具体和生动的印象,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合理使用状语可以使表达更加丰富和精确,提升沟通效果。
在诗歌中,状语可以用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如“月光静静地洒在湖面上”。
状语可以引发具体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雨轻轻地敲打着窗户”,让人联想到雨滴的声音和窗外的景象。
在英语中,状语同样由副词、介词短语等担任,但其使用和表达方式可能与汉语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语言的语法特点和文化背景。
状语是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它丰富了句子的信息和情感,提升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理解和掌握状语的使用对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至关重要。
1.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2.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