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9:07
弹尽援绝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子弹用尽,援兵断绝”。基本含义是指在战争或斗争中,物资耗尽,援助中断,形容处境极其困难,没有任何支援和帮助。
弹尽援绝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泛指各种困境。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可以看到类似的概念,但并非以这个成语的形式出现。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个人或集体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努力,强调在困难面前不放弃的精神。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反映了人们对团结和互助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一种沉重和绝望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艰辛。同时,它也激发人们对坚持和希望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经济困难或人际关系破裂时的无助感。例如,某人可能在失业后感到弹尽援绝,需要寻求社会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将“弹尽援绝”融入描述自然灾害后的景象,如“山崩地裂后,村庄弹尽援绝,唯余风声呼啸。”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废墟和孤独的身影,音乐上可以选择沉重或悲伤的旋律,如低沉的大提琴声,来增强这种绝望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ammunition and reinforcements”,但这个表达不如成语“弹尽援绝”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
弹尽援绝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匮乏,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心理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迄今晨三时,敌~,全线动摇。
1.
【弹】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弹,行丸也。 、 《左传》-[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组词】
弹力、 弹丸、 弹射、 弹金
2.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
3.
【援】
(形声。从手,爰(yuán)声。本义:拉,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援,引也。 、 《诗·大雅·皇矣》-无然畔援。 、 《礼记·缁衣》-不援其所不及。 、 《礼记·中庸》-不援上。 、 《豆棚闲话》-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 、 《左传》-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
【组词】
援及、 援推
4.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