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8:03
明器:在古代**,明器指的是在丧葬仪式中使用的器物,尤其是那些专门为死者制作的器物,用以供奉或陪葬。这些器物通常是死者生前使用的物品的复制品,或者是专门制作的象征性物品,如陶俑、铜器、玉器等。
在文学中,明器常被用来描绘古代丧葬文化的细节,增强历史感和文化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涉及考古学、历史学或文化研究的专业领域中,明器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陪葬品、冥器
反义词:生器
明器的概念起源于古代*的丧葬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制作材料和形式都有所变化。从最初的简单陶器到后来的金银器皿,明器的制作工艺和象征意义都在不断发展。
在**传统文化中,明器不仅是丧葬仪式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古人对生死、轮回的哲学思考。它们在社会文化中承载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如对死者的尊重、对后代的祈福等。
明器往往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和神秘,以及对死亡的敬畏。它们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情感和精神寄托的载体。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被一组古代明器深深吸引,它们精美的工艺和深远的寓意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墓葬的诗时,我可能会这样写: “尘封的明器,诉说着千年的寂静, 陶俑的眼中,映出往昔的繁华。”
看到明器的图片,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墓室的幽暗和神秘;听到相关的音乐,可能会感受到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埃及的陪葬品、印度的冥器等,都有类似的概念和实践,但具体的形式和意义各有特色。
明器作为一个历史和文化词汇,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加深了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语言的深度。
1.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
2.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