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5:24
明君 的字面意思是指明智的君主。在古代**,明君通常指的是那些能够明辨是非、公正无私、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他们通常被认为是国家的福祉和人民的幸福的保障。
明君 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明”指的是明亮、清晰、明智,而“君”指的是君主或统治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那些明智和公正的君主。
在**传统文化中,明君的概念与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和德治紧密相关。一个明君被期望能够实行仁政,关心人民的福祉,并通过德治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明君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公正、智慧和仁慈。在讨论政治或社会问题时,这个词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理想领导者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明君”来形容那些在社区或组织中表现出卓越领导能力的人,他们的决策总是考虑到集体的利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明君”:
明君治世,民安乐业, 德政如春,万物复苏。 贤能辅佐,国泰民安, 千古传颂,仁心永存。
明君 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宫殿的宏伟景象,或者是君主在朝堂上听取臣民意见的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的庄严和肃穆。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贤王”(wise king)或“仁君”(benevolent ruler),它们都强调了领导者的智慧和仁慈。
明君 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对理想领导者的赞美,也是对公正和智慧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
1.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
2.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