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0:51
词汇“中沚”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雅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中沚”由两个汉字组成:
结合起来,“中沚”可能指的是水中央的小洲或沙洲。
由于“中沚”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它可能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描绘水景或表达某种意境。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较少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学术讨论中。
“中沚”的词源可能追溯到古代汉语,特别是诗经等古代文学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或学术领域仍被保留。
在古代**文化中,水景常常被赋予诗意和哲理,因此“中沚”这样的词汇可能在表达某种意境或情感时被使用。
对于我个人而言,“中沚”可能唤起一种宁静和遥远的感觉,联想到古代诗人笔下的水景和自然之美。
由于“中沚”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或使用它。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水景的诗时,我可能会使用“中沚”来增添古雅的氛围:
水波不兴,中沚静立,
兰若自生,岁月悠悠。
想象一幅画面:平静的湖面上,一个小洲静静地矗立其中,四周环绕着轻轻的水波声,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中沚”的词汇,但类似的自然景观描述可能在不同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中沚”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汉语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学*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的深度和美感。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沚】
(形声。从水,止声。本义:水中的小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小渚曰沚。 、 《楚辞·陶壅》。注:“京沚即高洲也。”-淹低沚兮京沚。 、 《诗·秦风·蒹葭》-宛在水中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