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9:2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9:25:26
共相(Universals)在哲学和逻辑学中,指的是所有个体或事物所共有的属性、特征或关系。共相是抽象的、非物质的实体,它们超越了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是所有具体实例的共同本质。
在哲学领域,共相是形而上学讨论的核心,尤其是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共相被视为超越物质世界的永恒真理。在逻辑学中,共相用于描述普遍性命题中的共同属性。在日常语言中,共相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其概念隐含在许多普遍性的陈述中。
“共相”一词源自拉丁语“universalis”,意为“普遍的”或“共同的”。在哲学史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共相的讨论尤为重要,他们的观点影响了后世对共相的理解和讨论。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共相的概念与对普遍真理和本质的追求紧密相关。在现代科学和哲学中,共相的概念被用来解释和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的普遍规律。
共相的概念可能引发对抽象思维和哲学探索的兴趣,同时也可能让人感到困惑,因为它涉及深奥的形而上学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直接使用“共相”这个词,但我们在讨论普遍规律、共同特征或本质属性时,实际上是在应用共相的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时间的河流中,共相如星辰般永恒,照亮个别的瞬间。”
共相的概念可能让人联想到星空,因为星星作为共相的象征,代表了超越个体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在不同文化中,对共相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东方哲学中,共相的概念可能与“道”或“无”等概念相联系,强调万物的一体性和内在联系。
共相作为一个哲学和逻辑学概念,对于理解普遍性和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在学术讨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也隐含在日常语言和思维中。通过深入学习共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普遍规律和事物的内在联系。
1.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2.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