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1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11:21
“洞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洞悉如烛”,比喻观察事物非常透彻,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或真相。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洞察力非常强,能够看透复杂的情况或深层次的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洞烛”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智慧和敏锐,如侦探小说中的侦探角色。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某人对某个情况的深刻理解。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专业人士对复杂问题的深刻洞察。
同义词:洞察、透视、看穿、识破 反义词:盲目、无知、愚昧、糊涂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强调点不同,例如“洞察”更侧重于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看穿”则强调透过表面看到本质的能力。
“洞烛”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深刻的洞察力——始终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洞烛”常常与智慧和学识联系在一起,是儒家文化中推崇的品质之一。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形容领导者的英明和远见。
“洞烛”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信任。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在复杂情况下找到出路的人,他们的洞察力和智慧是解决问题和推动进步的关键。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领导,他总是能够洞烛团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他的这种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效率和士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洞烛”:
在迷雾的森林中,
智慧的灯塔洞烛前行的路,
引领我们穿越未知的黑暗。
视觉上,“洞烛”让我联想到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黑暗的房间。听觉上,它可能与深沉的思考声或智慧的低语相联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e through”或“penetrate”,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洞烛”有所不同。
“洞烛”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具有深刻洞察力的人和情况。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思想和感受。
1.
【洞】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洞,疾流也。
2.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