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4:39
“左拥右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同时拥抱或拥有两个人或事物。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拥有很多东西,或者在感情上同时拥有多个伴侣,常带有贬义色彩,暗示贪婪或不专一。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贪婪或不忠的形象。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开玩笑或者描述某人的花心行为。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道德或伦理问题时。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左”和“右”两个方向词加上“拥”和“抱”两个动作词组成,形象地描述了同时拥有两个方向或对象的动作。在历史上,这个成语可能最初用于描述物理上的拥抱,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情感或物质上的多重拥有。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专一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左拥右抱”这个成语常常带有负面含义,反映了社会对于忠诚和专一的重视。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不忠或贪婪的形象,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在感情或事业上不专一的人,引发对这些行为的批判。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在感情上不专一的朋友或公众人物,或者在讨论资源分配时形容某人的贪婪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爱的花园里,他左拥右抱,每一朵花都渴望他的目光。”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同时拥抱两个人的画面,或者在餐桌上同时品尝多种食物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没有特定的声音联想,但可以想象到描述这个场景时的语气和语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ving one's cake and eating it too”,意味着同时拥有两件不能共存的事物,但这个表达更多是关于贪婪而非感情上的不专一。
“左拥右抱”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用来描述同时拥有多个对象或事物的情况。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情感色彩,是汉语中一个有趣且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他梦想过着~、妻妾成群的日子。
1.
【左】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本义:辅佐,从旁帮助 同: 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作“佐”。-左,手相左助也。 、 《易·象上传》-以左右民。 、 《虞书》-予欲左右有民。 、 《诗·商颂·长发》-实左右商王。 、 《周礼·士师》-以左右刑罚。 、 《礼记·檀弓》。注:“谓扶持之。”-左右就养无方。 、 《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 《后汉书·殇帝纪》-朕且继礼左助听政。
2.
【拥】
(形声。从手,雍声。本义:抱)。
同本义。
【引证】
汉·刘向《列女传》-闭门,聚众鸣鼓。众恐,拥柱而歌。
【组词】
拥树、 拥矢、 拥社、 拥持、 拥膝
3.
【右】
(会意。从口,从又(手)。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本义:右助。见《说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
助;帮助。后多作“佑”。
【引证】
《说文》。字亦作佑。-右,手口相助也。 、 《易·系辞》-右者,助也。 、 《周礼·士师》。注:“左右,助也。”-以左右刑罚。 、 《左传·襄公十年》。注:“助也。”-王右伯舆。 、 《诗·大雅·嘉乐》-保右命之。
【组词】
右援、 右序、 右饷、 右与
4.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