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9:46
容许:指允许、准许某事发生或存在。它表达了一种宽容或接受的态度,通常涉及对某种行为或状态的认可。
“容许”一词源于汉语,由“容”和“许”两个字组成。“容”意为容纳、接受,“许”意为允许、答应。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容民畜众”的表述。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容许”的含义和重要性各异。在一些强调集体主义的社会中,个人的行为往往需要得到集体的容许;而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个人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更为重要。
“容许”一词给人以宽容、理解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和谐、接纳和自由。在表达中,它常用于传递一种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容许”的情况,比如在团队项目中,我需要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以促进团队的创造力和多样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容许”:
在宽容的怀抱中,
容许了风的自由,
容许了花的绽放,
容许了心的跳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和谐共处的画面,人们彼此容许对方的存在和差异。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表达宽容和理解的歌曲,如《Imagine》。
在英语中,“容许”可以对应为“allow”或“permit”。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词汇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含义相似。
通过对“容许”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行为上的许可,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容许”有助于传递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意义。
1.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
2.
【许】
(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听从其言也。-许,听也。 、 《吕氏春秋·首时》。注:“诺也。”-王子许。 、 《左传·隐公元年》-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 《武王伐纣平话》-[某]知公大贤,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 、 《书·金滕》-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 《列子·汤问》-杂然相许。 、 《战国策·魏策》-其许寡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可不许。 、 诸葛亮《出师表》-遂许先帝以驱驰。
【组词】
特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准许;默许;许认、 许肯、 许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