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1:49
容貌:指人的面部特征和外观,包括五官的形状、皮肤的状态、脸型等,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外在形象。
容貌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容”和“貌”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容貌不仅指外观,还包含举止和气质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聚焦于面部特征和外观。
在许多文化中,容貌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意义。例如,在某些社会中,容貌被视为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在现代社会,容貌也与个人吸引力、职业机会等方面有关。
容貌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美丽、吸引力或第一印象。它可能引发积极的情感,如赞美和欣赏,也可能引发消极的情感,如嫉妒或自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根据他人的容貌来形成第一印象,这在社交和职业环境中尤为重要。例如,一个容貌出众的人可能在面试中更容易获得好感。
在诗歌中,容貌可以被用来象征更深层次的情感或主题。例如:
她的容貌如春日花朵般绽放,
却在秋风中悄然凋零。
容貌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美丽的面孔、柔和的光线和优雅的姿态。在视觉艺术中,容貌是肖像画的核心元素。在音乐中,某些旋律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柔或美丽的容貌。
在不同文化中,容貌的评价标准和重要性各不相同。例如,西方文化可能更强调个性和自然美,而某些东方文化可能更注重和谐和内在美。
容貌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人的外在特征,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他人的印象和评价。通过深入学习容貌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
2.
【貌】
(形声。从豹省,皃(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引证】
《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皃,颂仪也。 、 《国语·晋语》-夫皃情之华也。 、 《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貌思恭。 、 唐·李朝威《柳毅传》-貌耸神溢。 、 《庄子·养生主》-人之貌有与也。 、 《庄子·德充符》-子产蹴然改容更貌。 、 明·魏禧《大铁椎传》-貌甚寝。
【组词】
貌团团、 貌侵、 貌妍、 貌寝、 貌状、 貌容、 貌色、 貌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