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1:1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1:16:49
词汇“执迷不误”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执迷不误”字面意思是指坚持错误的方向或信念,但仍然认为自己没有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正确的意见或建议。
“执迷不误”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固执行为的负面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固执行为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和接受他人意见被视为美德。因此,“执迷不误”这个成语在社会中通常带有负面含义,提醒人们要开放心态,接受正确的意见。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愿意改变、坚持错误的人。这种固执可能会导致个人和社会的损失。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对于自己的工作方法执迷不误,不愿意采纳团队其他成员的建议,最终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固执如他,执迷不误,
岁月流逝,错误依旧。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个闭塞的房间,光线无法进入,象征着固执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心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ubbornly persist in one's errors”或“refuse to admit one's mistakes”,它们传达了类似的意思,但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执迷不误”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用来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意改变的人。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思想和情感。
走错了路,就应赶紧回头,如果~,那是非常危险的。
1.
【执】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执,捕罪人也。 、 《礼记·檀弓》。注:“拘也。”-而妻妾执。 、 《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使执连尹。 、 《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被执至南门。
【组词】
执命、 执讯、 执囚、 执问、 执狱
2.
【迷】
(形声。从辵(chuò),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迷,惑也。 、 《书·舜典》-烈风雷雨弗迷。 、 《韩非子·解老》-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 、 《离骚》-及行迷之未远。 、 《楚辞·惜诵》-迷不知宠之门。 、 《聊斋志异·促织》-迷其所在。 、 《楚辞·九章·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 杜牧《阿房宫赋》-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其若迷。 、 、 清·姚鼐《登泰山记》-道中迷雾。
【组词】
迷离徜彷、 迷罔;迷岸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误】
谬误;错误。
【引证】
《说文》-误,谬也。 、 《史记·萧相国世家》-群臣议皆误。 、 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 晋·陶渊明《归田居》-误落尘网中。 、 清·张廷玉《明史》-土木之误。
【组词】
笔误;误错、 误证、 误本、 误谬
耽误。
【引证】
《左传·僖公十五年》-郑以救公误之,遂失秦伯。
【组词】
误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