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1:54
出国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离开自己的国家,前往其他国家。基本含义通常涉及旅行、工作、学*或居住等目的。
“出国”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现代汉语中保持相对稳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逐渐增加。
在**,出国往往与追求更好的教育、工作机会和生活质量相关。它反映了个人对未来的期望和社会对国际化的追求。
对于许多人来说,“出国”可能带来兴奋、期待或不安的情感。它可能意味着新的开始、挑战或与家人朋友的分离。
个人经历中,出国可能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一段重要的学*经历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例如,某人可能因为出国留学而改变了职业方向。
在诗歌中,“出国”可以被用来象征离开舒适区,追求梦想:
踏上远方的航班,
穿越云层的彼端,
梦想在异国绽放,
心随风飘扬。
在英语中,“出国”可以对应为“go abroad”或“travel overseas”。不同文化对出国的态度和期望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涉及对新环境的探索和适应。
“出国”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涉及物理上的移动,还涉及文化、情感和职业上的转变。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个人和社会动态。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