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2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22:57
词汇“休马”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
“休马”字面意思是指让马休息。在古代,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因此“休马”可能意味着停止使用马匹,让它们得到休息和恢复。
由于“休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提到“休马”来描述军队或商队在行进途中让马匹休息的情景。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能出现在历史小说、军事讨论或马术相关的文章中。
“休马”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休”(休息)和“马”(马匹)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词汇如“休兵”(停止战斗)也体现了类似的构词逻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词汇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在古代,马匹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因此“休马”这一行为体现了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现代社会,虽然马匹不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在马术和农业中,“休马”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休马”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田园风光,马匹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给人一种平和、放松的感觉。
在现代生活中,“休马”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参与马术活动或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休马”来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夕阳西下,休马于野,
草长莺飞,岁月静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一匹马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远处是连绵的山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乡村音乐,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有不同的词汇,例如英语中的“rest the horse”或“let the horse rest”。
“休马”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背景,并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
1.
【休】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休,息止也。 、 《尔雅》-休,息也。 、 《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 《五经文字》-休,象人息木阴。 、 《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诚上休陛下余光。 、 《诗·大雅·民劳》-汔可小休。 、 《礼记·月令》-毋休于都。 、 《史记·高帝纪》-止宫休舍。 、 唐·杜甫《兵车行》-未休关西卒。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猎,休,坐地而食。 、 岳飞《五岳祠盟记》-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休于树 、 《资治通鉴·唐纪》-命士少休。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将士更休。 、 、 《聊斋志异》-既暮,休于旅舍。
【组词】
休日、 休舍、 休士、 休坐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