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4:33
词汇“止法”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止”通常指停止或阻止,“法”则指方法或法则。因此,“止法”可以理解为停止或阻止的方法或法则。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在日常语言中使用频率较低,其确切含义和用法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专业领域或文献来进一步明确。
由于“止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止”和“法”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中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止法”可能与特定的传统、习俗或法律相关联,用于描述特定的行为准则或操作方法。
由于“止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特定的专业领域或学术讨论中,可能会遇到相关的概念或实践。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止法”用作象征,表示某种解决问题的智慧或手段:
由于“止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组合词汇,用于表达类似的概念。
“止法”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特定的专业领域或学术讨论中,它可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应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扩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 、 《易·噬嗑》-屦校灭止。 、 《汉书·五行志》-举止高。 、 《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 、 《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 、 《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 、 《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 、 《资治通鉴·唐纪》-雪止。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