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1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11:56
姑息(gū xī)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对错误或不良行为采取宽容、不坚决的态度,有时也指为了暂时缓解症状而采取的治疗措施,而不是彻底根治。
“姑息”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对疾病的暂时缓解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对行为和态度的宽容。
在**传统文化中,“姑息”有时被视为一种消极的态度,特别是在教育和管理领域,强调应坚决纠正错误,而不是姑息。
“姑息”一词常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软弱、不作为和问题的积累。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姑息某些小问题而导致大问题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及时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姑息”可以用来表达对过去错误的无奈接受:
时光如梭,姑息的错误 在岁月长河中沉淀 悔恨的泪水,无法洗清 曾经的软弱与无知
在英语中,“palliative”(姑息的)一词在医学领域有相似的含义,而在日常用语中,“tolerate”(容忍)或“indulge”(纵容)可能更接近“姑息”的含义。
“姑息”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含义,从医学上的姑息治疗到日常生活中的宽容态度。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对不同情境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姑息”可以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
1.
【姑】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姑,夫母也。 、 《尔雅》-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 、 《白虎通》-如母而非母也,姑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
【组词】
翁姑;姑嫜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