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3:00
“王孙贵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皇室的后代和贵族的亲戚。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出身显赫、地位高贵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王孙贵戚”常用来描绘那些生活在宫廷或贵族家庭中的人物,他们的生活奢华,地位崇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用来形容那些依赖家族背景而非个人能力获得地位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贵族”更侧重于家族地位,“皇亲国戚”特指与皇室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权贵”则强调掌握权力的人。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指的是普通民众。
“王孙贵戚”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血统和家族背景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历史或文学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和血统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社会结构。因此,“王孙贵戚”这个词汇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了权力和地位的传承。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和复杂,以及贵族生活的奢华和权力斗争。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引发对过去时代的怀旧情感,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带有批判或讽刺的意味。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文学作品时,它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描述某些人物或情境。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王孙贵戚”作为一个背景设定,用来构建一个充满权力和阴谋的世界。
结合古代宫廷的画像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孙贵戚”这个词汇所代表的奢华和权力。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贵族”(Nobility)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含义,但在具体的使用和联想上可能有所不同。
“王孙贵戚”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学*和理解*传统文化时,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
觑雕鞍骏马,会王孙贵戚,谩把金尊倒,有时节沉醉花前,把金丸坠落飞鸟。
1.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2.
【孙】
(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孫,子之子曰孙。 、 《礼记·杂记》注-孙谓祖后者。 、 《尔雅》-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 《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祖孙;重孙、 孙少爷、 孙囡、 孙儿;孙孙、 孙妇、 孙曾
3.
【贵】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臾(guì)声。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贵,物不贱也。 、 《国语·晋语》-贵货而贱土。 、 《老子》-不贵难得之货。 、 《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 《汉书·食货志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
【组词】
春雨贵如油;昂贵、 贵腾、 贵踊、 贵贾
4.
【戚】
(形声。从戉,尗声。戉:(yuè),斧子。本义: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同本义。亦用为舞具。
【引证】
《说文》-戚,戉也。 、 《诗·大雅·公刘》-干戈戚扬。 、 《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 、 《韩非子·五蠹》-执干戚舞。
【组词】
戚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