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0:12
“娇软”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柔软、娇嫩,通常用来形容物体或人的特质,如物体触感柔软,或人的性格温柔、柔弱。
在文学作品中,“娇软”常用来形容女性的温柔、柔弱之美,如“她的声音娇软动听”。在口语中,可以用来形容物体的质地,如“这块布料娇软舒适”。在专业领域,如纺织品行业,可能会用来描述材料的柔软度。
同义词中,“柔嫩”强调的是柔软且嫩滑,“柔软”则更侧重于没有硬度,“娇嫩”则带有娇气和嫩滑的意味。反义词中,“坚硬”与“娇软”形成鲜明对比,指硬度大,“粗糙”则指表面不光滑,“刚强”则形容性格坚强不屈。
“娇软”一词源自汉语,由“娇”和“软”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娇软”常与女性美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一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即女性应该温柔、柔弱。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受到挑战,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女性的独立和坚强。
“娇软”一词给人以温柔、舒适的感觉,可能会联想到春天的微风、细腻的皮肤或是柔和的音乐。这种词汇常用于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娇软”来形容我喜欢的布艺沙发,它的触感非常舒适,让人坐上去就不想起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娇软,花开如梦轻柔。”
视觉上,“娇软”可能让人联想到细腻的丝绸或绒毛;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柔和的钢琴曲或轻声细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oft”和“delicate”,但它们更多侧重于物理性质的柔软和精细,而不像“娇软”那样带有情感色彩。
“娇软”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体的物理特性,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温柔、柔弱之美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表现力。
1.
【娇】
(形声。从女,乔声。本义:妩媚可爱)。
同本义(柔嫩美态)。
【引证】
《说文新附》-娇,姿也。 、 《广韵》-娇,女字,亦态。 、 《玉篇》-娇,娇姿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娇逸未有婚。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自在娇莺恰恰啼。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娇儿恶卧踏里裂。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娇姿欲滴。
【组词】
娇影、 娇娇痴痴、 娇婢侈童、 娇羞、 娇娥、 娇逸、 娇颜、 娇冶、 娇慵、 娇奶奶、 娇懒、 娇喘、 娇喉、 娇语、 娇脆、 娇狞
2.
【软】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引证】
《玉篇》-軟,柔也。 、 《广韵》-軟,俗輭字。 、 《广韵》-輭,柔也。 、 唐·王建《宫词》-步步金阶上软舆。 、 《红楼梦》-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
【组词】
软壁、 软片、 软柔柔、 软设设、 软性、 绵软、 松软、 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