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8:06
词汇“散犯”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方言中的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散犯”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分散的犯罪分子或逃犯。基本含义可能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组织、分散在各地的犯罪分子。
由于“散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法律或犯罪学领域,它可能用来描述那些没有被捕或没有固定藏身之处的犯罪分子。在口语或文学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四处游荡的人。
由于“散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散”(分散的)和“犯”(犯罪分子)两个字组合而成。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散犯”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社会秩序的破坏者,或者是那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
“散犯”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危险、不安和混乱。它可能影响人们对社会秩序和安全的看法。
由于“散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直接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将“散犯”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会边缘游荡的灵魂:
在夜的深处,散犯们游荡,
他们的影子,在街灯下拉长。
“散犯”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孤独和不安的画面,或者是紧张、急促的背景音乐。
由于“散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为有限。在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fugitive”或“wandering criminal”。
“散犯”这个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特定领域或语境中可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能够描述那些分散、无固定组织的犯罪分子,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和理解特定领域的术语。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