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5:03
词汇“帝则”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帝则”字面意思是指帝王的法则或准则。其中,“帝”指的是帝王,“则”指的是规则、法则。因此,“帝则”可以理解为古代帝王制定的统治原则或行为规范。
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帝则”可能出现在描述帝王治国理政的语境中,强调帝王的行为准则和治国理念。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在特定的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
“帝则”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特别是在描述帝王权威和统治方式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帝王被视为天命所归,其制定的法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帝则”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意义,代表了帝王的权威和治国理念。
对于现代人来说,“帝则”可能引发对古代帝王权威和统治方式的联想,可能带有一定的历史距离感和神秘感。
由于“帝则”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学*历史或参与历史剧创作时,可能会涉及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帝则”来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和权威感。例如:“在那遥远的王朝,帝则如铁,铸就了千年的辉煌。”
结合古代宫廷的视觉元素(如龙袍、玉玺)和宫廷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帝则”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皇法”、“王律”等,但具体用法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帝则”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帝王权威和治国理念,对于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和文化素养。
1.
【帝】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引证】
《字汇》-帝,上帝,天之神也。 、 《诗·大雅·文王》-帝命不时。
2.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