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8:12
“名山”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著名的山岳。在文化中,它通常指的是那些因其自然美景、历史遗迹、意义或文化价值而闻名于世的山脉。
在文学中,“名山”常被用来象征崇高、永恒或精神追求,如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名山”来形容某地因其美丽或重要性而广为人知。在专业领域,地理学家或旅游专家可能会详细讨论名山的形成、生态系统和旅游价值。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名岳”更强调山的雄伟,“名峰”则特指山中的高峰,“名岭”则可能指连绵的山脉。反义词则强调了山的无名或荒凉。
“名山”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诗经》和《山海经》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代那些具有特殊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山脉。
在文化中,名山常常与道教和的圣地联系在一起,如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和四大名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峨嵋山)。这些山脉不仅是活动的中心,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山”这个词往往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敬畏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壮丽和神秘,激发人们对探索和理解的渴望。
个人可能会在一次旅行中亲身体验到名山的魅力,比如在黄山观赏日出,或在峨眉山聆听古寺的钟声,这些经历会深深地印在记忆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名山之巅,云雾缭绕,古松挺立,见证了千年的风雨。”
结合图片,名山的壮丽景色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宏伟;结合音乐,如古筝的悠扬旋律,可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富士山,也是一座因其美丽和象征意义而闻名的名山。不同文化中的名山可能有着不同的**和历史背景,但它们都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名山”这个词不仅代表了地理上的实体,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欣赏。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