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8:14
丹麦(Denmark)是一个北欧国家,正式名称为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南部。丹麦由日德兰半岛、西兰岛、菲英岛以及其他许多小岛组成,与德国接壤,北部和东部濒临波罗的海和北海。丹麦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为哥本哈根。
“丹麦”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挪威语中的“Danmǫrk”,意为“丹人的边境”或“丹人的标记”。在历史上,丹麦曾经是一个强大的海上帝国,对周边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丹麦文化以其平等主义、幸福感和设计感而著称。丹麦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其社会福利制度、教育体系和环境保护政策受到国际赞誉。
提到丹麦,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乡村风光、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以及友好和平的社会氛围。丹麦的设计和艺术也常常给人以简洁、实用和美观的印象。
个人可能会有在丹麦旅行、学习或工作的经历,这些经历可能会加深对丹麦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在诗歌中,丹麦可以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和平与幸福:
在丹麦的绿野上, 心灵找到了安宁的港湾, 那里,幸福如阳光般普照, 每一颗心都沐浴在爱的温暖中。
丹麦的风景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田野、古老的城堡和现代的建筑。音乐方面,丹麦的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不同语言中,丹麦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概念是相同的。例如,在德语中,丹麦被称为“Dänemark”,在法语中被称为“Danemark”。
通过对“丹麦”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特点。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并丰富我们的文化视野。
1.
【丹】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 、 《书·禹贡》-砺砥砮丹。 、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 《荀子·正论》-加之以丹矸。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
【组词】
丹矸、 丹砂、 丹砾、 丹铅
2.
【麦】
(形声。甲骨文字形。从攵(zhí),来声。“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麦子)。
同本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子实主要作粮食或作精饲料、酿酒、制饴糖。秆可作编织或造纸原料。
【引证】
《说文》-麦,芒谷。 、 《诗·鄘风·桑中》-爰采麦矣。 、 《诗·鄘风·载驰》-芃芃其麦。 、 《聊斋志异·狼三则》-野有麦场。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麦田浅鬣。
【组词】
麦棱头、 麦人、 麦天、 麦舟、 麦序、 麦李、 麦秀、 麦雨、 麦花、 麦酒、 麦气、 麦候、 麦饭豆羹、 麦穗两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