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0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04:30
狂奴故态: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狂妄的奴仆的老样子”,比喻那些自以为是、不受约束的人依然保持其原有的傲慢态度。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惯难以改变,尤其是那些自视甚高、不守规矩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狂奴故态常用来讽刺那些自命不凡、行为放肆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一贯的不良行为或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它可能被用来分析某些人的行为模式。
同义词:顽固不化、桀骜不驯、自以为是 反义词:谦逊有礼、从善如流、虚怀若谷
狂奴故态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袁绍传》:“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少有才名,好为狂奴故态。”原指袁绍年轻时的傲慢态度,后泛指人的顽固不改的性格。
在传统文化中,谦逊和礼让被视为美德,因此狂奴故态**这样的行为往往受到批评。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可能被视为缺乏自我反省和适应能力。
这个词汇给人以负面情感,联想到固执、难以相处的人。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应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总是保持自己独特风格和态度的人,这时可以用狂奴故态来形容他们。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世事变迁,唯你狂奴故态,不改当年。”
想象一个傲慢的人物,总是以一种不可一世的态度出现在各种场合,这种形象可以与狂奴故态联系起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ld habits die hard”,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惯难以改变的意思。
狂奴故态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性格和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一个人的固执,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谦逊和适应性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
仆老矣,三生杜牧,万念俱空;只花月因缘,犹有~。
汉朝严子陵与刘邦第九代孙子刘秀、长安侯霸三人结为非常要好的朋友。刘秀当上皇帝后,严子陵十分讨厌做官,有时故意刺激光武帝刘秀,但刘秀仍很尊敬他。侯霸当上大司徒以后,专门去请严子陵叙旧,他写信回绝,刘秀骂他是狂奴故态
1.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
2.
【奴】
(会意。从女,从又。女指女奴,又(手)指用手掠夺之。一说又(手)指女奴从事劳动。本义:奴隶;奴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 、 《周礼·司厉》-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从群奴而驰。 、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庸奴。
3.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
4.
【态】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態,意态也。 、 《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柔远能迩。 、 《荀子·成相》。按:“诈态也。”-人之态不如备。 、 张衡《西京赋》-尽变态乎其中。 、 《楚辞·大招》-滂心淖态。 、 傅毅《舞赋》-狗偷致态。 、 《楚辞·离骚》-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 、 李渔《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 、 《淮南子》-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 、 唐·杜牧《阿房宫赋》-尽态极妍。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密则无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