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3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31:11
词汇“出夷入险”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出”、“夷”、“入”、“险”。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出夷入险”字面意思是从平坦安全的地方进入危险的地方。基本含义是指从安全的环境进入危险或困难的环境。
“出夷入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安全和危险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勇敢面对困难的标准表达。
在**文化中,勇敢面对困难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出夷入险”这个成语在鼓励人们勇敢面对挑战时经常被使用。
这个成语给人以勇敢、坚定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和挑战的人。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追求目标而不惜冒险的人。例如,一个创业者可能会被形容为“出夷入险”,因为他/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去追求创业梦想。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出夷入险”来描绘一个英雄的形象:
他踏着晨曦的光芒,
出夷入险,无畏无惧,
心中的火焰,照亮前行的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勇士穿越荒野的画面,背景音乐可能是激昂的进行曲,增强“出夷入险”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 from the frying pan into the fire”,意思是从一个困难进入更大的困难,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从安全到危险的转变。
“出夷入险”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从安全到危险的转变,还强调了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力度。
由此更践内外,出夷入险,择而守中,劳而有成,干方举德,而莫有助之者也。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引证】
《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 《後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 、 《书饶典》。马注:“萊夷也。”-宅喁夷。 、 《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
【组词】
夷歌、 夷蠻
3.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4.
【险】
(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险,阻难也。 、 《礼记·少仪》-军旅思险。 、 《列子·汤问》-毕力平险。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 、
【组词】
险瘠、 险易、 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