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2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26:24
去住两难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面临离开和留下的两难选择,形容在两种选择之间难以做出决定,感到左右为难。
在文学作品中,去住两难 常用来描述人物在重大决策面前的内心挣扎,如在爱情、事业或家庭等方面的抉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小决策,如选择工作地点或居住环境。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决策科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认知过程和情感反应。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情感色彩的不同,例如“左右为难”更偏向于描述情感上的困扰,而“进退维谷”则更多用于描述处境的困境。
去住两难 这个词汇源于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上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演变。它直接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复杂心理状态。
在文化中,去住两难** 常常与家庭责任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冲突相关联。在传统观念中,家庭责任往往被赋予更高的价值,因此个人在面临选择时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家庭。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重要决策时的焦虑和不安。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我的表达方式,使我在描述类似情境时更加细腻和同情。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面临过是否搬到另一个城市工作的去住两难情况。最终,我选择了留在家人身边,尽管这意味着放弃了一些职业发展的机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去与留的边缘徘徊, 心似悬空的风筝, 线在手中颤抖, 去住两难,梦与现实交织。”
视觉上,去住两难 可能让我联想到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人,四周是模糊的风景,象征着不确定的未来。听觉上,可能是一段缓慢而沉重的音乐,反映出内心的挣扎和犹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aught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虽然这个表达更偏向于描述处境的困境,而不是情感上的两难。
去住两难 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复杂心理状态。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表达工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捕捉和传达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情感和心理动态。
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踌躇不决。
1.
【去】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去,人相违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 、 《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 、 《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 、 《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 、 唐·柳宗元《三戒》-乃去。 、 宋·欧阳修《归田录》-久而不去。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径去。 、 清·魏禧《大铁椎传》-东向驰去。
【组词】
去离、 去任、 去住无门、 去来、 去位
2.
【住】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同本义(站住)。
【引证】
《后汉书·蓟子训传》-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 、 《后汉书》-春光已向梅梢住。 、 《南齐书·张融传》-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 萧悫《春日曲水》-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
【组词】
住歇、 住滞、 住后、 住锡
3.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4.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