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4:04
“棘荆”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多刺的灌木,如荆棘。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长满刺的植物,这些植物不仅难以穿越,还可能划伤人或动物。
在文学中,“棘荆”常用来象征困难、挑战或障碍,如“人生的道路上布满了棘荆”。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环境恶劣,如“那片荒地到处都是棘荆”。在专业领域,如植物学,它可能特指某些具有刺的植物种类。
同义词中,“荆棘”是最常用的,而“刺丛”和“刺林”则较少使用。反义词则表达了与“棘荆”相对的平滑或无障碍的状态。
“棘荆”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棘”指的是小枣树,其枝条多刺;“荆”则指一种多刺的灌木。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多刺植物的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棘荆”常被用来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古代诗词中常用“荆棘”来象征艰难的环境或心境。
“棘荆”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与疼痛、困难和阻碍相关联。然而,它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勇气和决心,因为克服棘荆需要坚韧和毅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徒步旅行中遇到过一片棘荆丛,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棘荆”所象征的困难和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棘荆”:
在生命的荒原上, 棘荆如铁,刺痛心扉, 但勇气如火,燃烧不息, 终将穿越,那片荆棘之地。
视觉上,“棘荆”让人联想到那些长满刺的灌木丛,可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荆棘丛时发出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thorny bushes”或“brambles”可以对应“棘荆”,它们在描述多刺植物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棘荆”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多刺的植物,还象征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和联想。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文化内涵都有重要意义。
1.
【棘】
(会意。从二-朿(cì)。“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引证】
《说文》-棘,小枣丛生者。 、 《易·坎》-實于丛棘。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棘。 、 《淮南子·兵略》-伐棘枣以为矜。 、 陆龟蒙《吴宫怀古》-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组词】
棘薪
2.
【荆】
(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
灌木名。又名楚。
【引证】
《说文》-荆,楚木也。 、 《汉书·郊祀志》。注:“作幡柄也。”-以牡荆书幡。 、 《广州记》-白刑堪为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