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20:3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20:35:52
威信扫地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威望和信誉像被扫地的灰尘一样消失殆尽”。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组织的声望和信誉完全丧失,不再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威信扫地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汉语。它的使用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个人或组织的信誉丧失。
在文化中,威望和信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威信扫地 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很强的贬义色彩,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的彻底失败。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失败、耻辱和失望。它可能会让人想到那些因为一时的错误而失去了一切的悲剧人物。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个曾经非常受欢迎的公众人物因为一系列不当行为而威信扫地,这让我深刻理解到维护个人信誉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昔日威名赫赫,今朝威信扫地, 一念之差,千古恨。
视觉上,威信扫地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曾经辉煌的宫殿变得破败不堪,灰尘满地。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哀伤的音乐,象征着失去的荣耀和尊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fall from grace" 或 "lose fac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信誉和声望丧失的概念。
威信扫地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的信誉彻底丧失。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深入理解汉语文化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非常重要。
而且就是他,使得法纪荡然,使得政府的威信扫地,他到底有什么收获?
他现在彻底~了。
1.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2.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3. 【扫】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