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4:16
寓居:指在某地暂时居住或长期居住,但通常带有一定的非永久性或非正式性。这个词汇常常暗示了一种非正式的、临时的居住状态,可能是因为工作、学*或其他原因而暂时居住在某地。
“寓居”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寓”和“居”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寓”有寄居、暂时居住的意思,而“居”则指居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寓居”逐渐被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临时居住。
在**传统文化中,“寓居”常常与文人墨客的游历生活联系在一起,如唐代诗人杜甫的“寓居同谷县”,描述了他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寓居”这个词给人一种漂泊、不稳定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旅行、探索和新奇的体验。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因为工作原因在不同的城市寓居,这种经历让我更加开放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寓居”来表达一种临时的、过渡性的生活状态,如:
在陌生的城市寓居,
心灵的灯塔指引我前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旅行者在异国他乡的临时住所,周围是陌生的环境和文化的冲击。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轻快的旋律,表达寓居生活中的新鲜感和探索欲。
在英语中,“寓居”可以对应为“reside temporarily”或“stay temporarily”,但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临时居住的理解和表达可能会有所不同。
“寓居”这个词在描述临时居住的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居住的非永久性,还带有一种探索和适应新环境的感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寓居”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经历。
1.
【寓】
(形声。从宀,禺(yù)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寄居,寄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寓,寄也。 、 《国琼·周语》-国无寄寓。 、 《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 、 《孟子》-无寓人于我室。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径造袁所寓。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寓逆旅主人。 、 宋·文天祥《后序》-围所寓舍。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同寓数十人。
【组词】
寄寓、 寓士、 寓泊、 寓食、 寓客
2.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