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6:56
“回还”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回”和“还”。字面意思是指返回到原来的地方或状态,或者归还某物给原主。基本含义包括返回、归还、恢复等。
“回还”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回”和“还”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回”已有返回之意,“还”则有归还之意,两者结合形成了“回还”这一复合词。
在中国文化中,“回还”常与归乡、归途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家乡和根源的情感依恋。在社会交往中,“回还”也体现了诚信和责任感。
“回还”一词常带有一种温馨和满足的情感,尤其是在描述归乡或归还珍贵物品时。它让人联想到团圆、安心和完整。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回还”一词,例如在归还借来的书籍时,或者在描述某人从远方归来的情景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回还”:
春风拂过,花瓣回还枝头,
游子心系,故乡回还梦中。
在英语中,“回还”可以对应为“return”或“restore”,用法和含义相似,但“return”更侧重于返回,而“restore”更侧重于恢复。
“回还”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常用,也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体现了人们对归属和完整的追求,是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表达元素。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还】
(形声。从辵(chuó,表示与行走有关),瞏(huán)声。本义:返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还,復也。 、 《尔雅·释言》-还,返也。 、 《诗·小雅·何人斯》-还而不入。 、 《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还也。 、 《资治通鉴》-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府君,太守。) 、 《乐府诗集·木兰诗》-送儿还故乡。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 、 《后汉书·列女传》-复还终业。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自南海还。
【组词】
还首、 还云、 还函、 还转、 还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