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5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58:26
浮现:指事物从隐蔽或不明显的状态中显露出来,变得可见或明显。字面意思是从水下或隐藏的地方升起或出现。
“浮现”一词源于汉语,由“浮”和“现”两个字组成。“浮”字原指物体在水面上漂浮,“现”字则指显露或出现。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含义。
在东方文化中,“浮现”常与自然现象(如日出、月升)和内心情感的表达联系在一起,强调事物的逐渐显露和变化。
“浮现”这个词给人一种逐渐明朗和清晰的感觉,常与希望、真相和美好事物的出现相关联。
在个人经历中,“浮现”可以用来描述某个长期困扰问题的解决方案突然出现在脑海中的情景。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浮现”来描绘一个美丽的景象:
晨曦中,金色的阳光从海平面浮现, 照亮了沉睡的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日出的画面,太阳从海平面缓缓浮现,带来温暖和光明。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一首轻柔的钢琴曲,随着旋律的逐渐增强,情感和画面逐渐浮现。
在英语中,“浮现”可以对应为“emerge”或“surface”,虽然含义相似,但在使用时可能会有细微的语境差异。
“浮现”这个词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能够准确地描述事物从隐蔽到显露的过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个词的使用能够增强表达的细腻度和准确性。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现】
(形声。从玉,见声。本义:出现)。
同本义(明显看得见)。
【引证】
《广韵》-现,俗见字。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组词】
现弄、 现化、 现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