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1:12
掳劫: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强行带走或抢夺,通常指使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将人或物品从一处带到另一处,多用于描述非法或犯罪行为。
“掳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掳”意为捕捉或带走,“劫”意为强夺或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中国文化中,“掳劫”常与历史上的战争、动荡时期或犯罪行为相关联,反映了社会的不安定和人民的苦难。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暴力和恐惧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危险和不安全的环境。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可能与观看的历史剧或阅读的犯罪小说相关,增加了对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掳劫”用于描述自然灾害或内心情感的强烈冲击,如“风暴掳劫了海岸,留下了破碎的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武装人员强行带走平民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紧张或悲伤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掳劫”可以对应为“abduction”或“kidnapping”,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词汇的使用和法律定义可能有所不同。
“掳劫”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用于描述极端的暴力行为。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情境,同时也提醒我们关注社会安全和人权问题。
1.
【掳】
俘获;抓获。
【引证】
司马光《涑水纪闻》-掳妇女小弱者七八万口。
【组词】
掳劫、 掳获
抢取;舞弊敛财。
【引证】
《儿女英雄传》-吃是吃饱了,掳是掳够了。
【组词】
掳抢、 掳夺、 掳嘴
2.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