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0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07:20
“建安”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建立和安定。在历史语境中,“建安”特指*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即公元19年至220年。这一时期,政治动荡,群雄割据,但也是文学艺术繁荣的时期,特别是诗歌和文学创作,如“建安风骨”。
在文学领域,“建安”常用来指代建安时期的文学风格,强调其刚健、悲壮的特质。在口语和日常交流中,“建安”较少直接使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或文学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研究中,“建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建安”作为年号,其命名可能来源于对国家安定和重建的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安”逐渐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代名词,并在文学研究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标签。
建安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东汉的衰落和三国时代的开始。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曹操、曹丕、曹植等人的诗歌,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文人的情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到“建安”,我联想到的是历史的沧桑和文学的辉煌。这一词汇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学的浪漫情怀,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和悲壮情感。
在我的学*和研究中,“建安”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和文学研究对象。我曾在一篇论文中探讨了建安诗歌中的政治隐喻,这让我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能会这样使用“建安”:
建安风骨今犹在,
英雄豪情满纸来。
江山如画人如梦,
一曲长歌动地哀。
想象一幅画面:战火纷飞的古战场,英雄豪杰挥剑决战,背景音乐是古筝和笛子的合奏,悲壮而激昂。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能够很好地体现“建安”这一词汇所蕴含的历史和情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建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词汇,但类似的历史动荡和文学繁荣的时期,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可以提供一种跨文化的比较视角。
“建安”不仅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名称,更是一种文化和文学的象征。通过对“建安”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历史和文学的丰富性。这一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也激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灵感。
1.
【建】
(会意。从廴(yǐn),有引长的意思,从聿(意为律)。本义:立朝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朝律也。 、 《广雅》-建,立也。
【组词】
建法、 建中、 建极
2.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