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3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32:38
“止哭”字面意思是指停止哭泣的行为或方法。基本含义是采取某种措施或使用某种手段来使哭泣的人停止哭泣。
“止哭”这个词由“止”和“哭”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止”有停止、制止的意思,“哭”则是哭泣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止哭”可能有着不同的重要性和方法。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哭泣被视为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而在其他文化中,哭泣可能被视为需要尽快制止的行为。
“止哭”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温暖和关怀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安慰和保护,以及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的行为。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公园哭泣,我走过去用温柔的话语和一些小玩具帮助她止住了哭泣。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止哭”不仅仅是停止哭泣,更是一种关怀和安慰的体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止哭”:
在月光下,我轻声细语,
止住了夜的哭泣。
星光闪烁,安抚了黑暗,
让泪水不再流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温暖的场景,如母亲抱着哭泣的孩子,轻轻摇晃,试图止住孩子的哭泣。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柔和的旋律,如钢琴曲,来营造一种安慰和抚慰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止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使用“soothe”或“comfor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在跨文化比较中,可以探讨不同文化中对于哭泣和安慰的不同态度和方法。
“止哭”这个词在我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到关怀、安慰和支持等情感和行为。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有效地使用它,以及它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的多样性。
1.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 、 《易·噬嗑》-屦校灭止。 、 《汉书·五行志》-举止高。 、 《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 、 《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 、 《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 、 《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 、 《资治通鉴·唐纪》-雪止。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
2.
【哭】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同本义(有声有泪)。
【引证】
《说文》-哭,哀声也。 、 张博《五人墓碑记》-哭声震天动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 《苛政猛于虎》-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组词】
哭哭嘶嘶、 哭唠叨、 哭踊、 哭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