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3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6:48
异俗: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与主流或传统习俗不同的习俗、行为或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群体或个人在生活方式、信仰、行为准则等方面与周围环境的不同。
“异俗”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异”表示不同,“俗”指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描述那些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习俗或行为。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异俗”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非主流的文化表现。这种描述有时带有贬义,但也可以是中性的,仅仅描述差异。
“异俗”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神秘、独特或是与众不同。它可能激发好奇心,也可能引起排斥感,这取决于个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在旅行中,我曾遇到一个遵循异俗的部落,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对时间的理解完全不同,这让我对文化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异俗”:
在月光下,异俗的舞步
踏碎了常规的影子,
星辰见证了他们的自由,
在夜的画布上,绘出无拘的图景。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偏远的村庄,村民们在夜晚围绕着篝火跳舞,他们的服饰和舞蹈动作与我们所熟悉的大相径庭。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传统乐器的独特旋律,营造出一种异域风情。
在不同文化中,“异俗”可能被翻译为不同的词汇,但其核心含义——与众不同的习俗——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可能用“exotic customs”或“unconventional practices”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异俗”这个词在描述文化差异和多样性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群体的独特性,也促使我们反思和尊重多样性。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异俗”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