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0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7:37
“一街两巷”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者固定短语,它更多是一个描述性的表达,字面意思是指一条街道和两条巷子。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一个特定的地理布局或者社区结构。
在文学作品中,“一街两巷”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小镇或村庄的布局,营造一种宁静或古朴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某个地方的街道和巷子的分布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城市规划或地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分析和描述社区的空间结构。
由于“一街两巷”不是一个固定短语或成语,它的词源和演变并不复杂。它直接来源于对街道和巷子数量的描述,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变化,其使用可能会有所扩展或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的一些老城区或古镇,一街两巷的布局很常见,这种布局反映了传统社区的结构和生活方式。这种布局也可能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古朴的街道和巷子,以及那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经居住或访问过类似布局的地方,可能会对这个词汇有更深的情感联系和实际体验。例如,描述童年时居住的小镇或假期旅行的古镇。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一街两巷”作为一个背景设定,通过描述街道和巷子的细节,来营造特定的氛围或推动情节发展。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具体的一街两巷的布局,如古老的石板路、传统的建筑风格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对这种宁静社区的感受。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描述性表达可以通过具体的街道和巷子的数量来实现。
“一街两巷”作为一个描述性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它可以有效地传达特定的空间布局和社区特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不同的地理和社会环境。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街】
(形声。从行,圭声。“街”,小篆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本义:四路相通的大道)。
城市的大道,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区段。
【引证】
《说文》-街,四通道也。 、 《三苍》-街,交道也。 、 张衡《西京赋》-街衢相经。 、 《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 、 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 、 《庄子·徐无鬼》-适通渠公之街。 、 《管子·五行志》。注:“街犹阴阳多也。”-六多所以街天地也。
【组词】
大街小巷;街市、 街鼓、 街基、 街道厅、 街官、 街卒
3.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4.
【巷】
矿坑里的通道
【组词】
巷道、 煤巷、 风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