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7:59
“寒雪”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寒冷的雪。它通常用来描述在低温环境下降落的雪,这种雪往往伴随着严寒的天气,给人以冰冷、清冽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寒雪”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或是象征着艰难困苦的环境。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寒雪”来形容天气的寒冷,或者比喻某种情况下的冷淡和无情。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中,“寒雪”可能特指在特定低温条件下形成的雪。
“寒雪”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简单明了,由“寒”和“雪”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学中,“寒雪”就已经被用来形容寒冷的雪景,其用法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雪常常被赋予诗意和哲理,而“寒雪”则更多地与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相联系。在社会背景中,“寒雪”可能被用来形容经济或社会环境中的困难时期。
“寒雪”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冷冽和清新。它让我联想到冬天的宁静和纯洁,同时也可能让人感到一丝孤独和挑战。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次在山区旅行时遇到了突如其来的寒雪,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寒雪”:
寒雪飘落,覆盖了岁月的痕迹, 一片片,如同心中的寂静。 风,轻轻吹过,带走了往昔的温暖, 只留下,这无尽的寒冷与清白。
视觉上,“寒雪”让人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覆盖大地,一片宁静的白色世界。听觉上,可能是雪花轻轻落地的声音,或是寒风吹过雪地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ld snow”或“icy snow”,但这些表达在文学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可能不如中文中的“寒雪”丰富。
通过对“寒雪”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描述自然现象的词汇,也是文学创作中重要的意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增强我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1.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 《易·说卦》-乾为寒。 、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
2.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