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3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36:46
隐:隐藏;潜:隐藏埋伏。把自己的行踪隐藏起来。
那妖正与八戒嚷闹,急听得风响,急回头,见是行者落下云来,却又收了宝杖,一头淬下水,隐迹潜踪,渺然不见。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九回:“如此则易于破获,以免~之患。”
1.
【隐】
藏匿;隐蔽。
【引证】
《说文》-隐,蔽也。 、 《尔雅》-隐,微也。 、 《国语·齐语》。注:“隐藏也。”-隐五刃。 、 、 《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隐忌雍蔽之人。 、 《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 、 《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则盘纡隐深。 、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故隐居屠间。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日月隐耀。 、 明·魏学洢《核舟记》-各隐卷底。
【组词】
隐占身体、 隐遁、 隐谋、 隐秀、 隐候、 隐耀、 隐身术、 隐冒、 隐翳、 隐掩
隐瞒。
【引证】
《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上以无隐。
【组词】
隐欺、 隐情、 隐拒、 隐忍
2.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3.
【潜】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潜,涉水也。 、 《易·乾龙》-潜龙。 、 《诗·小雅·正月》-潜虽伏矣。 、 曹植《情诗》-游鱼潜绿水。 、 《书·洪范》-沈潜相克。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潜龙腾渊。
【组词】
潜水
4.
【踪】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同本义。
【引证】
李白《谒老君庙》-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宋·苏轼《石钟山记》-访其遗踪。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 《广东军务记》-胆寒潜踪。
【组词】
踪尘、 踪绪、 踪响、 踪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