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3:37
“开源节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开辟水源,节约用水。基本含义是指在资源管理上,一方面要增加资源的来源,另一方面要减少资源的消耗,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的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开源节流”常用来比喻在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合理规划和节约措施。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建议某人在财务管理上要增加收入同时减少开支。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这个词汇被用来指导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有的侧重增加收入,有的侧重减少开支。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的是不节约和过度消费。
“开源节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农业社会,当时水资源的管理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到经济管理和其他资源管理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节约是一种美德,而“开源节流”正是这种节约思想的体现。在现代社会,随着资源紧张和环境问题的加剧,这个成语的意义更加凸显。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务实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精打细算、合理规划的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开源节流”的原则来管理家庭预算,比如通过副业增加收入,同时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来节约资金。
在诗歌中,可以将“开源节流”融入描述自然资源的诗句中,如:“山泉开源润田野,节流细水长流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水资源管理的画面,如水坝、灌溉系统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水流的声音,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crease income and reduce expenditure”,但缺乏“开源节流”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深度。
“开源节流”不仅是一个实用的管理原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提醒我们在资源有限的世界中,要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分资源。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培养节约意识和责任感。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理财之道,不外~。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在《富国篇》中阐述富国的策略,若要国家富强,就要爱护百姓,在收支上开源节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去发展生产,国家才能富强。如果不顾生产,只顾浪费物资,百姓就会十分贫困。所以“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1.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2.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
3.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
4.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