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8:59
“火人”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被火焰包围或着火的人。基本含义可以是指实际的火灾中的人,也可以是比喻性的,如在某种极端或危险情况下的个体。
在文学中,“火人”可能被用来象征激情、毁灭或转变。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处于极度愤怒或激动的状态。在专业领域,如消防或急救,它指的是实际需要紧急救援的火灾受害者。
“火人”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中文,没有复杂的词源或历史演变。它简单明了地描述了一个被火焰包围的人。
在**文化中,火往往与热情、能量和变革相关联。因此,“火人”可能在某些情境下被用来象征这些概念。在社会背景中,它提醒人们火灾的危险性和预防的重要性。
“火人”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紧迫和危险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痛苦、救援和生命的脆弱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次火灾,那时我看到了真正的火人,那种场景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火人”:
在夜的深渊,他成了火人,
火焰在他身上跳跃,如同不羁的灵魂。
他燃烧,他舞蹈,他最终化为灰烬,
留下的是无尽的沉默和夜的深邃。
看到“火人”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火焰的红色和橙色,以及火焰燃烧时的噼啪声。
在英语中,“火人”可以翻译为“man on fire”或“human torch”,这些表达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
“火人”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强有力的图像,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危险情况,还可以用来象征更深层次的情感和变化。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况和情感。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