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4:30
猝死:指突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死亡,通常在短时间内(如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发生,且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身上,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脏病、中风、呼吸系统疾病等。
猝死一词源于汉语,由“猝”和“死”两个字组成。其中,“猝”表示突然、出乎意料,而“死”表示生命的终结。在古代汉语中,猝死常用来描述那些突然发生的死亡**,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
猝死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某些文化中,猝死可能被视为不祥或不幸的预兆,而在现代社会,猝死常常引起人们对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关注。
猝死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突然、意外和悲剧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性,以及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哀悼。
在我的生活中,猝死这个词汇曾出现在我的一位亲戚突然去世的消息中。这个**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在诗歌中,猝死可以被用来表达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生命如花,猝然而逝,
留下的,是永恒的哀思。
猝死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医院急诊室的紧张氛围、心跳监测器的警报声,以及家属的哭泣声。
在英语中,猝死可以对应为“sudden death”或“sudden cardiac arrest”。不同文化对猝死的理解和反应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强调其突然性和意外性。
猝死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医学现象,还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死亡的恐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猝死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信息。
1.
【猝】
(形声。从犬,卒声。本义:狗从草丛中突然跑出追人) 同本义。
【组词】
猝嗟、 猝暴
突然地,出其不意地。
【引证】
张溥《五人墓碑记》-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组词】
猝死、 猝故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