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7:49
“棉猴儿”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方地区使用,尤其是北京方言中较为常见。字面意思是指用棉花填充的猴子形状的玩具或装饰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代任何用棉花或其他软材料制成的动物形状的玩具。
在文学作品中,“棉猴儿”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温馨或怀旧的场景,尤其是在描述童年记忆或家庭氛围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直接指代这种类型的玩具,或者作为一种亲切的称呼,尤其是在与儿童交流时。在专业领域,如玩具设计或儿童心理学,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讨论特定类型的玩具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同义词:棉绒玩具、布偶、毛绒玩具 反义词:硬质玩具、电子玩具
“棉猴儿”这个词的起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显然与**的传统玩具文化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扩大,从最初的特定玩具类型扩展到更广泛的软质玩具类别。
在**文化中,玩具不仅仅是儿童的玩物,也承载着家庭情感和文化传承的意义。因此,“棉猴儿”这样的词汇在描述家庭关系和童年记忆时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
提到“棉猴儿”,我联想到的是温馨、怀旧和安全感。这个词让我想起童年时无忧无虑的时光和家人的温暖拥抱。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收到过一个手工制作的棉猴儿作为生日礼物,它至今仍是我珍藏的物品之一,每次看到它都能唤起美好的回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棉猴儿”:
在冬日的暖阳下,
棉猴儿静静地躺着,
它那柔软的身躯,
承载着童年的梦。
想象一个温馨的冬日场景,一个小孩子抱着一个棉猴儿,周围是温暖的灯光和轻柔的音乐,这样的画面和声音会让人感到宁静和幸福。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软质动物玩具可能被称为“plush toy”或“stuffed animal”,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承载着类似的情感价值。
通过对“棉猴儿”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方言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这个词汇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了解和体验**文化的一个窗口。
1.
【棉】
(会意。从木,从帛。植物名)。
木棉,也叫“攀枝花”、“英雄树”。
【引证】
《广韵》-棉,木棉,树名。《吴录》云:其实如酒杯,中有绵如蚕绵,可作布。
2.
【猴】
像猴子一样攀援纠缠。
【引证】
《红楼梦》-宝玉听话,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