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0:00
受托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接受他人的委托或信任,承担起某种责任或任务。在法律和商业领域,受托人通常指的是接受他人财产或资产管理的人,他们必须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和法律规定来管理和使用这些资产。
在不同的语境下,“受托”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受托”这个词汇源自汉语,由“受”和“托”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受”意味着接受,而“托”意味着委托或寄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接受委托并承担责任。
在**文化中,受托的概念与信任和责任感紧密相关。在社会交往中,接受他人的委托被视为一种荣誉和责任,受托人通常会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以维护自己的信誉和委托人的利益。
“受托”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责任感和信任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承担重任的人,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对他人信任的尊重和对自己职责的忠诚。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受托管理一个朋友的小型企业项目。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受托人的责任和压力,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受托”:
星辰受托于夜空,
闪烁着无尽的承诺。
心灵受托于梦想,
追寻着未知的旅程。
在视觉上,“受托”让我联想到那些古老的图书馆,书架上堆满了等待被阅读和保护的珍贵书籍。在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那些庄严的宣誓仪式,人们在仪式上承诺将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在英语中,“受托”可以对应为“trustee”或“fiduciary”。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强调了信任和责任的概念,但在使用上可能更加专业化,主要用于法律和金融领域。
通过对“受托”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这个词汇不仅体现了信任和责任的核心概念,也反映了在不同文化和专业领域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受托”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意图和责任感。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托】
推。同“拓”。
【引证】
《玉篇》-托,推也。 、 《集韵》-拓,手推物也。或作托。
压力单位 ,等于1333.2巴,为0°C和标准重力下1毫米汞柱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