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8:14
焰火:焰火是一种通过燃烧化学物质产生光和声效果的装置,通常用于庆祝活动、节日和特殊场合。它们可以是手持的(如仙女棒)或固定在地面上的(如烟花),并且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颜色和图案。
焰火一词源自汉语,“焰”指火焰,“火”指火,合起来表示燃烧产生的光和热。在古代,焰火主要用于**仪式和军事信号,后来逐渐演变为庆祝和娱乐的工具。
在许多文化中,焰火是庆祝重要节日和的常见元素,如的春节、美国的独立日和世界各地的新年庆祝活动。它们象征着喜悦、希望和新的开始。
焰火常常让人联想到欢乐、庆祝和美好的时刻。它们的光芒和色彩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情感,如兴奋、惊叹和幸福感。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中秋节都会举行焰火表演,那是我童年最期待的节日之一。看着五彩斑斓的焰火在夜空中绽放,总能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温馨。
诗歌:
夜幕低垂,星辰隐匿,
焰火升空,绘出梦的轨迹。
红如热血,蓝似深海,
一瞬即永恒,美丽无需言语。
想象一下,当焰火在夜空中绽放时,它们的光芒和色彩在黑暗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伴随着爆炸声和观众的欢呼声,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庆祝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焰火都有类似的庆祝用途,但在设计和使用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焰火表演(花火大会)以其精美的设计和协调的节奏而闻名,而西方的焰火表演可能更注重规模和壮观效果。
通过对“焰火”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重意义。无论是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焰火都承载着庆祝和美好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丰富地表达情感和描述场景。
1.
【焰】
(形声。从火,臽(xiàn)声。本义:火苗)。
同本义。
【引证】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又如:内焰(火焰的中间部分);外焰(火焰最外层);焰段(见“艳段”);焰烘烘(焰腾腾。火焰旺盛的样子;引申为情绪激昂);焰头上(喻指兴旺发达);焰焰(火苗起初的样子)-烟焰雾雨。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